中國刮起“智慧城市”建設風
發(fā)布時間:2013-11-19 新聞來源:大連晚報
你所在的城市“智慧”了嗎?這句話或許是以后朋友相見時的問候語。前不久,住建部公布第二批智慧城市試點名單,試點城市多達103個,比原計劃試點名額增加一倍,加上此前公布的首批90個智慧城市試點,目前住建部確定的智慧城市試點總數達193個?梢哉f,智慧城市建設正在中國遍地開花……
走近智慧城市
智慧城市源于2008年IBM提出的“智慧地球”理念,兩年后IBM又提出“智慧的城市”理念。對于智慧城市,目前業(yè)界并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,比較公認的說法是:智慧城市是有機結合移動互聯網、物聯網、云計算等先進信息技術與城市管理運營理念,通過對城市海量信息數據進行實時收集、存儲,構建智能化的城市IT基礎架構,通過數據的互聯互通、交換共享、協同的關聯應用,為城市治理與運營提供高效、靈活的決策支持與行動工具,讓現代城市運作更安全、更高效、更便捷、更綠色。
智慧城市聽起來是那么高端和富有科技含量,那么所謂智慧城市的“智慧”又在哪里呢?簡單地說,一個智慧的城市應當包括像人類感官一樣的實時信息感知設備,有像人類神經系統一樣的信息與指令雙向傳輸網絡系統,有像人類大腦一樣的云計算中心,有像人類行為器官一樣的應對與處置系統。身處智慧城市中,你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電子支付系統繳水電費、物業(yè)費,健康醫(yī)療檢測設備在城市里隨處可見,高速WiFi覆蓋城市每個角落……
智慧城市背后的支柱
談到智慧城市,也許有不少朋友會想到之前的“數字城市”概念。其實“數字城市”是智慧城市的前身,而智慧城市是“數字城市”發(fā)展的更高階段,兩者相互聯系卻又有所區(qū)別,比如“數字城市”對應的是信息化社會,對應的技術是計算機技術;而智慧城市對應的是網絡社會,對應的技術則是以移動技術為代表的物聯網、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,以此實現全面感知、泛在互聯、普適計算與融合應用,它更強調信息的綜合、整合,平臺化功能更強大。
其中物聯網將對物體的管理納入網絡化管理中,從而使得人與整個世界都融入一個統一的平臺中。而云計算的發(fā)展,則進一步使得由物聯網等所產生的海量信息資源的存儲、業(yè)務處理、整合管理等問題不再成為難題。大數據技術則為分析這些海量數據、發(fā)掘其潛在價值并為決策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,城市智慧化,關鍵是要實現對數字信息的智慧處理,其核心是引入了大數據處理技術。大數據技術是智慧城市在各個領域實現“智慧化”的關鍵性支撐技術,智慧城市的建設離不開大數據技術。
此外,移動互聯網在智慧城市建設中也是一個不可許缺的角色。移動互聯網是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結合的產業(yè),是互聯網技術與移動網絡技術發(fā)展的必然趨勢,也是互聯網與移動網重要應用的自然延伸,移動互聯網的發(fā)展對于智慧城市的發(fā)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。移動終端、基于位置服務的普及都將給大眾的生活帶來很大的方便。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說,移動互聯網是智慧城市建設中必不可少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
智慧城市建設風行
大力發(fā)展智慧城市有什么實際意義?建設智慧城市可促進解決城市發(fā)展面臨的問題。大家知道,城鎮(zhèn)化的進程往往會帶來一系列城市病,比如:當前我國許多城市的發(fā)展依賴土地財政、資源開發(fā)等,缺乏核心技術和品牌能力,隨著土地、礦產等資源的消耗枯竭、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,城市面臨著巨大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問題,亟待進行結構調整和產業(yè)轉型升級。
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智慧城市建設被看成突破當前城市發(fā)展瓶頸的一種新理念和模式,成為提高城鎮(zhèn)化質量、推進內涵型城鎮(zhèn)化建設的重要舉措,是經濟發(fā)展的“倍增器”和發(fā)展方式的“轉換器”。對于智慧城市的建設,像北京、上海、廣州等大城市早已啟動;而相比“北上廣”,一些地區(qū)級大中城市,則主要著力于提升電力交通、供水供氣、排污、垃圾處理、園林綠化、環(huán)境監(jiān)測等城市設施的智能化水平。
無論是智慧城市還是智慧城鎮(zhèn),都將促進當地產業(yè)升級轉型,包括實現新型工業(yè)化、農業(yè)現代化、服務信息化等,從而提高GDP增長質量。
而據業(yè)內人士對智慧城市發(fā)展的預估,從最為火爆的計算機軟件、安防、交通等領域的投資情況來看,未來十年,智慧城市的投資規(guī)模達到兩萬億元不是天方夜譚。或許這還只是站在現在去預測未來,而未來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,這個數字可能還會不斷增加。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
分享到: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